- 玉中科普
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古语有云:“病从口入”,这是前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这也说明“吃”这件事与健康或疾病之间是存在密切关系的。中医也讲“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瘥后防复”,笔者讨论这个话题的意义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借鉴经验教训。
01、关于饮食量的问题
进食七八分饱有利健康。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很多疾病与“饮食不节”有关,如饮食不节是胆胀(胆石症)、肠痈(阑尾炎)、腹痛病(急性胰腺炎)等的病因,尤其是胆胀急性发作与饮食过饱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也研究证实冠心病患者饮食不宜过饱,饮食过饱后血液重新分布胃肠道血液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饱餐后容易诱发心绞痛。现代医学通过小鼠实验,把小鼠分成两组,一组小鼠喂养无节制,另外一组小鼠喂七八分饱,经过观察发现适当饥饿组平均寿命高于无节制组。有句开玩笑的话说,每个人一生大约能吃九吨的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
02、关于进餐方式的问题
是分餐还是共同进餐?笔者是主张分餐,或者使用公勺、公筷。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很多疾病通过消化道传播,比如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很多胃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密切,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幽门螺旋杆菌就是通过感染者的消化液,经口传播给其他人,从这个角度讲“胃病也会传染”。所以建议分餐或使用公勺、公筷。主张这种观念的人在新冠疫情以前很可能会被看做有洁癖或者不合群,在新冠疫情后这种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
03、关于饮食霉变的问题
霉变的食物不能吃,这是一种常识。例如发霉的花生不能吃,因为发霉的花生会产生黄曲霉素,后者是导致肝癌的原因。
04、关于饮食的温度问题
饮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健康。例如长期进食过烫的饮食可能损伤食管黏膜,得食管癌概率增加。进食过寒的食物易损伤脾胃。所以建议饮食的问题尽量与体温接近。
总之在吃这件事上还是有很多讲究的,饮食与疾病或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产生疾病。所以主张饮食有节、分餐或使用公勺公筷,霉变的食物不能吃,及饮食温度要适宜,我们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