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中科普
2022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共同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医生,感冒难受,给我开点抗生素吧!最好是输液,好得快!”
“不不不!抗生素不是维生素,可不能乱用,所谓的“感冒”,很多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滥用抗生素反倒会使本来容易治的病变得难治!”
为提高公众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和了解,遏制微生物耐药发展与蔓延,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共同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我们需要了解的抗微生物药物常识
1.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的药物。
2.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微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对药物产生反应,使感染更难治疗,并使得疾病传播、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加剧时,就会出现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由于耐药性,感染变得越来越难以或不可能治疗,最终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3.为什么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需要我们的关注?
由于抗微生物药物的误用和过度使用,导致了抗微生物药物产生耐药性,持续威胁着我们治疗常见感染的能力。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也称为“超级细菌”)在全球快速传播,可能导致一些感染无法用抗生素等现有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据研究人员估计,2019年因细菌性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导致的死亡约有127万人。
4.常见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各类的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抗真菌药物(**康唑)等等。
抗微生物药物用药误区有哪些?
1.抗菌药物≠消炎药
抗菌药物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多数人误以为抗菌药物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等引起的炎症无效。
如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
2.抗菌药物≠感冒药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约90%的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这时候使用抗菌药物是浪费也是滥用。
3.注射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能一天一次给药
部分患者因工作繁忙或者担心麻烦,常常要求医师把一日两次的注射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剂量改为一次性滴注。殊不知,注射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属于典型的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血清药物浓度大于最小抑菌浓度时间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临床上每日多次(2 -4 次)给药可达到目的,一日一次加大剂量给药不但不能达到理想的抗菌效果,而且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
4.不能频繁更换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微生物药物的疗效暂时不好,或者症状复发,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如果频繁更换药物,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我们应该怎么做
1.不随意买药:抗微生物药物是处方药,需要在药师指导下购买。患者喜欢自行买药,但是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无法正确判断病情,很难用对药。
2.不自行选药:抗微生物药物是用来对付细菌的,要在确定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有90%的感冒都不是细菌感染,抗微生物药物并不能加速复原,不必主动向医师要求开抗微生物药物。
3.不任意服药:选择合适药物的前提是有明确的诊断结果和用药目的,没有明确诊断的用药都是乱用药。所以,自行用药大多属于乱用药,不按时用药、自行增减或擅自停药也都属于乱用范畴。无论是保健、进补还是治疗感冒,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医生或药师后再用,不能乱用。
4.不随便停药: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有一定疗程,一旦要用抗微生物药物来治疗,就要按时服药直到吃完,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避免微生物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