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玉溪市中医医院民族民间医药科
玉溪市中医医院民族民间医药科创建于1989年,是云南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唯一的民族民间医药科室,也是玉溪市中医医院第一批品牌专科,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民族医学特色专科(专病)科室,还入选“玉溪市2023—2025年度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建科35年来,医院及科室高度重视民族民间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始终秉承“发挥中医特色 弘扬民族医药”的理念,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滇南医学”理论体系。民族民间医药科创新运用彝族、傣族、哈尼族等民族民间独特的方药、方剂、特色外治法治疗中医骨伤、风湿免疫及部分疑难杂症,深受患者青睐和业内好评,成为享誉省内外的“明星”科室。
专科病种诊疗有方
民族民间医药科每年都会接诊大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者经临床治疗好转后,容易因劳损、扭伤、受凉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科室秉承中医“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理念,利用民间草药配合组方,通过内服、外用中药熏洗、中药封包及腰椎牵引等物理治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复发率。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交感神经的压迫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风险较高,在使用民族医药后,病情趋于稳定,副反应减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科室突破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难点后,不少重庆、山东、北京等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就诊。”民族民间医药科副主任医师周树成说。
日常治疗中,科室充分发挥民族民间医药特色,依托民族医药的理论、验方探索许多可行有效的技术与方法,结合现代科技成果,研发出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方剂、酊剂、外用药等,主要治疗疾病包括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尪痹(类风湿关节炎)、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骨错缝(腰椎小关节紊乱)、骨痿(骨质疏松)、肩痹(肩周炎、肩袖损伤)、眩晕(脑动脉供血不足)。
专科建设成绩斐然
民族民间医药科现有开放病床67张、医生10人、护士18人,其中主任医师龙启顺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医药突出贡献奖”“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文化传承奖”,以及云南省“最美中医”和“兴玉名医”等称号;副主任医师周树成荣获“玉溪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
临床与科研并重是科室始终坚持的发展路线,注重研究民族医药单方、验方、特色诊疗技术、医药理论与文献。截至目前,科室已实施了科研项目20余项,获玉溪市科技进步奖3项,目前仍有3项云南省科技厅中医联合专项在研究中,今年还新增了1项云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科室制作了民族药照片、标本300余幅,发表文章数十篇,编撰出版了《玉溪彝族医药》《彝医临证本草》,该系列书籍是对玉溪彝族医药古代文献、现代文献的总结,也是一部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的工具书,对研究玉溪彝族医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周树成还参与了《岐黄纵横辑录》一书的编辑,此书是全国优秀中医人才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了解全国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的重要书籍。
注重传承与创新发展
民族民间医药科结合医院实际,整合云南的民族医学,发挥地方医药特色,借鉴“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云南特点的“滇南医学”理论体系。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创新,鼓励对民族医药传统疗法的继承和发扬。积极开展适宜技术、非药物疗法研究,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一些疾病治疗上的优势。此外,在临床路径病种的诊疗方案中,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外治法及特色手法治疗,如民族医药的熏洗、封包、透药、涂擦、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内外治疗相互协调,取得较好疗效。
科室注重将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结合,制定了符合民族医药诊疗特点的优势病种3个、临床路径6个、专科用药3种、外用酊剂2种、民族医药协定方和民族医药特色疗法多个。此外,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治疗体系——科室有优势病种,病种有临床路径,路径中有民族医药的治疗方法,方法中有民族药协定方、民族医药特色疗法、民族医疗手法。此体系疗效显著、节约成本,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民族医药是民族及各地区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是中国卫生事业的组成部分,玉溪市中医医院民族民间医药科将继续重视民族民间医药的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让民族民间医药服务于更多患者,让民族民间医药之光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