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理论与经络学说,有望中西合璧?
2017年10月23日,玉溪市中医医院邀请到国际筋膜研究会创始会员、美国亚利桑那州整脊协会会员、筋膜手法课程讲师爱德华博士到我院进行《现代筋膜理论及意大利筋膜手法的临床应用》课程讲授。
爱德华博士从筋膜解剖入手,详细介绍了筋膜单元的组成、相互之间的关系、筋膜的生理病理机制、筋膜的生物力学模型等,并通过典型的下腰痛病例、肩周炎病例的评估、治疗演示及现场答疑,展示了筋膜理论及筋膜手法在临床分析评估及治疗方面的独到之处。
意大利筋膜手法最先由意大利的物理治疗师Luigi Stecco开创,为世界筋膜三大学派之一,基于三十多年的解剖文献分析和临床实践,用于评估和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疼痛及功能障碍和内脏功能紊乱。它重在研究筋膜,特别是深筋膜,并认为肌筋膜系统是三维连续体。
该理论认为:筋膜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本体感觉系统,是形成整个机体连续性的三维立体结构支持,贯穿和包裹在所有器官、肌肉、骨骼、神经纤维和血管中,由疏松结缔组织系统组成的软组织,为人体功能系统创建一个独特的环境。肌骨系统内筋膜的改变是导致机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筋膜下透明质酸的粘滞是疼痛产生的原因之一。筋膜手法的主要作用在深筋膜,旨在通过压力松解凝胶状的透明质酸大分子链,同时产生局部发生炎性反应将瓦解的透明质酸带走,恢复筋膜层之间的滑动性。
筋膜理论的病因学说与中医之“不通则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其CC点(协调中心)也大多与腧穴定位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另外,爱德华博士在治疗演示中以处理下肢的CC点(协调中心)达到改善腰部症状的治疗思路与中医“上病下治”的治疗原则不谋而合。
现代筋膜理论及意大利筋膜手法的学习,不仅为脊柱、关节相关疾病及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又一个新思路,也为进一步探讨筋膜理论与经络学说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