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年龄,45岁的卵巢,面对卵巢早衰......
近年来,卵巢早衰(POF)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结婚年龄、生育年龄的逐渐增加,面对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还有无法避免的熬夜、食品污染、环境污染、二手烟等,卵巢衰老不再只是更年期女性的烦恼。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患者也会像绝经妇女那样出现雌激素低下症候群,如潮热、出汗等血管舒缩症状,抑郁、失眠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阴道干涩、性交痛和尿频、排尿困难等泌尿生殖道症状。临床患者大多因月经停闭或月经过少而就诊。90后甚至00后的生育能力保卫战、卵巢保卫战也一触即发!
该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卵巢?姐妹们,让我们拿起医学的武器,整装出发。
什么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在40岁之前出现月经周期延长、周期不规律,经量减少、月经稀发至闭经至少4个月以上,以下四点缺一不可:
1.至少2次血清FSH>25 U/L(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或闭经时检测,2次检测间隔4周);
2.血清AMH≤7.85 pmol/L(即1.1 ng/ml);
3.盆腔彩超发现双侧卵巢体积较正常小;
4.双侧卵巢直径2~10mm的窦状卵泡数之和<5个。
现在,让我们来分享一个关于卵巢早衰的病案:
春暖花开,世界一片生机勃勃。到我院就诊的王小姐却显得一脸憔悴,满面愁容,欲言又止。原来,26岁的王小姐大学毕业后顺利考入事业单位,入职体检查出卵巢囊肿,医生考虑是卵巢巧克力囊肿,建议手术并尽快备孕。为了不影响入职,王小姐急急忙忙做了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手术,手术医生让她服用几个月避孕药,开始备孕后,她和丈夫都非常期待孩子的到来,然而一年多过去,她的肚子依旧如故。不但没有任何“崛起”的迹象,月经还开始出现推迟,分泌物量少,阴道干涩,性交疼痛,靠着西医激素人工周期调经。医生告诉她,根据临床表现及女性内分泌激素检测结果,目前诊断可考虑“卵巢早衰”,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就会“未老先衰”,直接影响生育。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要面对“未老先衰”......
王小姐是不幸的,术前抗苗勒氏管激素(AMH)3.25ng/ml,术后复查AMH0.59ng/ml,但她也是幸运的,接受中医药系统治疗1月后即迎来好“孕”,因为卵巢功能衰竭,孕后予积极安胎,经历了孕早期的出血、频繁宫缩后,春暖花开的季节,这个小家庭迎来全家人期盼已久的小天使!
上面提到的病案就是医源性因素导致的卵巢早衰。
对于卵巢囊肿手术,术前充分评估(卵巢功能、生育能力、综合条件),决定手术方式,术中精细操作(减少电刀等使用),术后尽早介入治疗,尤其是中医药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卵巢功能和生育能力,促进卵巢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手术和中医药不是对立的,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更不是对立的,只有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使患者获益最大才是我们的治疗的终极目标!中医、西医、手术综合治疗疾病是玉溪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独具特色的诊疗模式。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该怎么治疗?
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卵巢早衰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性因素、免疫学因素、半乳糖血症、医源性因素、环境及感染等。可以明确的是遗传因素是POF的重要病因,所以临床上我们多会关注患者有无家族病史,母亲及姐妹月经相关情况。西医目前治疗方法多是激素治疗。
中医认为卵巢早衰病变的主要脏腑在肾,又与肝、脾有关;此外,现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常引发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志、精神问题,长期强烈的情志变化也会干扰“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相当于西医的“下丘脑-垂体-卵巢”的内分泌轴)。
中医药在治疗卵巢早衰上具有多靶点、多器官治疗的优势,根据月经不同阶段辨证治疗。
书籍推荐
《卵巢早衰的中医药防治》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珍教授主编,书中引用大量的临床实际案例,对其预防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列举出一系列预防的具体措施,对于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及卵巢早衰患者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积极做好自己能做的
1.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学会面带笑容,带给自己不一样的心态。
2.坚持运动锻炼,可选择保健操、慢跑、瑜伽,有条件者可选择健身房,有督促自己锻炼身心的环境,还能与人交流。
3.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晚上11点之前入睡,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
4.维持适度的性生活,调畅情志。
5.3至6个月复查性激素三项(FSH、LH、E2),维持治疗至生理绝经年龄45周岁以上,每个月维持一定用量的中药或中成药,除汤剂外,还可选择丸剂或膏方。
卵巢早衰的管理绝不应仅仅止于生育,终身健康管理尤其重要,生育只是一个生活阶段,要想家庭幸福,宝宝茁壮成长,一个健康的母亲尤为重要。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重视卵巢早衰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千万不要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