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帮扶续农垦精神 初心坚守显摩雅担当——帮扶勐腊县中傣医医院随记
上午十点从玉溪出发,向西南方向行进550余公里,到达边境县城勐腊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只是当天玉溪如冬天般断崖降温,而勐腊26度的气温和医院领导一直等待的情意给予了我好温暖的感觉。
01、胃肠镜室初具规模
我受命前往勐腊县中傣医医院帮助建立胃肠镜室,内镜虽然是国产机器,但各项准备不能马虎,检查室、洗消室、储镜室、复苏室,辅助设备和耗材,环境、物表监测,消毒剂与消毒流程,感控管理,内镜申请与收费流程,内镜图像传输、报告生成、危急值设定,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知情同意、质控内容,麻醉科无痛技术支持、各科室协调、医护配合...缺一环节都有可能导致全功尽弃,任何细小的遗漏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正因为如此,也因为该院首开胃肠镜工作,院领导、各相关科室都到达现场,一起解决问题,工作得以很顺利地展开。
02、受尊敬的“摩雅”
勐腊是西双版纳的一个县,是傣族聚集的地区,人们称呼医生为“摩雅”,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部电影《摩雅傣》讲述的就是边疆医疗工作的故事。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国家加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拨出治病专款,配送大批药品和医疗设备,派出医疗工作组,培养当地少数民族医生,深入村寨,服务人民,我院持续的帮扶也是这些政策措施的延续。
今天的医护人员仍然要参与“翻盆倒罐”、灭虫防蚊等传染病预防工作,在他们一代代的努力下,对人民群众生命危害极大的疟疾、鼠疫、天花、霍乱、血吸虫病、麻风病等地方病和恶性传染病得到遏制。就拿这次新冠肺炎防控来说,勐腊医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多次奔赴抗疫一线,胃肠镜室的曾平医生就曾两次前往老挝援助,医护人员深夜集结前往偏远村寨采集核酸标本,抽调大量人员进行预防接种,留守人员连续上班不休息,下乡路途之艰险、环境之恶劣、工作之艰苦,就算只是听他们讲述也是令人唏嘘不已。就是这样全员拼命般的付出,医院的战斗力得到凸显,真正做到了“临危受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一声“摩雅”的尊称,他们当得起。
03、农垦精神的延续和医院的发展
1959年9月,63名拓荒者创建了最早期的勐腊农场,先后有内地支边人员、知识青年等汇聚农场,在荒蛮的原始森林里开始橡胶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医院的员工中有不少是勐腊农场的子弟,农垦人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农场从建场时的医务室发展到具有县级医院规模的“国营勐腊农场职工医院”,再改制更名为“勐腊县中医院”,2016 年 10 月更名为“勐腊县中傣医医院”,现有在职职工 360余 人,拥有核磁共振、彩超、DR、CT、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腹腔镜等先进医疗设备及中医诊疗设备,新建六层住院部即将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近期医院配齐配强了院领导班子,将进一步开创医院改革发展新格局。
04、我的帮扶战友
我院是从2019年开始与勐腊县中傣医医院结对帮扶的,医院先后派遣了五批12名医护技人员,通过临床带教、专题讲座、技术指导、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了勐腊县中傣医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基层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方便患者就近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切实起到了推动作用。勐腊医院院长彭旭认为我院对他们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泌尿外科、急诊救治等都是在我院的帮扶下建立起来的。他们的医生也说有了我院的帮扶专家,心里就有了底气。
我院根据勐腊的实际情况精准派遣人员,景明院长要求各帮扶队员“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对口帮扶,不打蘸水,不敷衍,不作秀,要真心实意地为勐腊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些事。”我的帮扶战友们非常坚决地落实了院长的指示要求。我在勐腊的短短时间里,听到周围医生们对前几批帮扶队员的赞誉,看到先期前往帮扶的孙晓阅副主任、孙萍医师就为一个危重患者的病情讨论到深夜近1点;在凌晨三四点被电话叫醒;在周末也不放心地早早去查看病人;孙萍医生得了肺炎还在坚持工作,她们为勐腊医院现有条件还不完善而感叹,为即将上线的血液透析、EICU而高兴。他们的真心付出换来的是群众的信任、医护的信赖和友谊,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玉中人坚守初心、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对口帮扶还在路上,边疆医疗事业未来的路还很艰辛,为了边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了民族群众信任的期盼,再艰苦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