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二三事
2003年SARS肆虐的时候,林菊花刚好在医院实习。她亲眼目睹了病毒的可怕和医务人员的义无反顾。17年后的今天,在玉溪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的她,和她的前辈们一样,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告别担心的家人,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奔赴战疫一线的队伍,赶赴疫情最严重的武汉。
到今天为止,她已经在武汉工作三十一天了。没来以前,看到不断攀升的感染数字,大家都是紧张的,觉得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感染源。但当你走进病房看到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她们就像你的长辈亲朋,同事朋友,你又怎么还能将她们单纯的当做一个确诊数字呢?上班前感控组长叮嘱的话还言犹在耳:“对患者多关心的同时我们还是要和患者保持距离,要保障自己的安全,我们安全就是患者安全...”但当你身处这样一个环境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这个安全距离,因为你无法对一个身处困境,孤立无援的人保持距离。
林菊花所管辖的12床是一个病情相对较重,必须用高流量吸氧机维持的患者,每次给患者送饭,她都会给患者摆好吃饭的位置,饭盒打开,把水及纸巾之类的放在手边,这些都是她在重症里面已经做习惯的事。但12床的阿姨显然还没接受过这样的照顾,开始的时候一直说不用麻烦,她可以自己来,林菊花告诉她:“阿姨,你不用不好意思,你家人不在身边,这些都是我们该做的,你就把我们当成家里人,家里人照顾你不是应该的吗?等你好一点再自己吃好吗?”从那以后,这个阿姨情绪明显比以前好了很多。
作为责任护士,每天巡视病房除了查看输液,在这种特殊时期,她们还必须仔细照顾患者各个方面的需要,并做好心理疏导。为此她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关于心理疏导方面的资料。
一天,同病房的两位患者同时治愈出院,林菊花和护理组长一起去送她们,但发现同病房的另一位年轻患者在为病友痊愈出院由衷高兴的同时眼底掩饰不住的羡慕和落寞。这位年轻患者早晨还出现了呕吐症状,神情恹恹。送走两位出院患者后,林菊花返回病房,以闲聊的方式对那位年轻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但收效甚微,林菊花看她还是提不起精神,忽然想起医院开展的患者心愿墙活动,她想也许这会是一个突破口,于是她拿了一张自制的心愿纸给患者,告诉她:“可以把你的心愿或者不开心都写在上面,写出来好的会实现,坏的通通丢掉!”看患者的表情她好像觉得这个方法有点幼稚,但还是提起了笔,写完后自己还忍不住拍照保存,“现在先把你的愿望贴在心愿墙上,到你出院的那天取下来送给你留作纪念。”看到患者的笑容,林菊花这才如释重负。
和林菊花一起“出征”的还有另外4位姐妹。莫霞和林菊花是同一个护理组。莫霞主要负责整个病区的消毒工作,任务艰巨。每天都要背着将近10公斤左右的消毒液一间病房一间病房的喷洒,加上繁重憋闷的防护服,闲下来后才发觉口罩勒的耳朵和鼻子痛的很,护目镜挤压的鼻梁更塌了,整件衣服被汗水浸湿。
一天林菊花刚处理完一床的输液,发现莫霞坐在凳子无精打采的,一问才知道莫霞出现了头痛头昏症状,大家都叫莫霞赶快回去休息,“上班前领队再三强调让不舒服一定不能硬撑,不舒服就立即休息,工作都有人来做。”队员们劝她回去休息,但莫霞坚持说坐下休息一会就好,能坚持就不要浪费防护服,实在扛不住再麻烦大家。这时心细的林菊花想到可能是因为护目镜勒太紧导致的头部不舒服,于是在进行仔细的手卫生后帮她调整了护目镜,之后莫霞情况果然好了一些,休息了20分钟又重新背起了喷雾器开始工作。
在抗疫前线,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是什么让她们这样义无反顾呢?我想,有一段话可以解释:在灾难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无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天性中光辉灿烂的人性,是为了亲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通讯员:林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