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针灸】痛经的妹子,是时候试试针灸了
▶本文为《跟我学针灸》专栏第3期内容。
红糖姜水、暖宝宝可以说是很多女性应对痛经的标配,标配抵挡不了的,就只能靠强大的意志力来抗衡了。
其实,妹子们遇到痛经也无需“正面刚”,在中医方面,缓解痛经的常见方法就是针灸。今天,就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是怎样的,千万别错过了。
还是老规矩,要知其然,一定要知其所以然,先来看看为什么会痛经?
医学上则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前后和行经期间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而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痛经则是伴随生殖器官病变的痛经,常见的原因有子宫的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子宫内膜增厚及子宫颈管狭窄等。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主要机理是气血运行的阻碍,常见原因有寒凝、肝郁及气血亏虚。
一般而言,寒凝的患者往往行经前及行经期间小腹冷痛,重则连及腰骶部,得热痛减,经量少,色黯。
肝郁的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兼见胸胁乳房胀痛。
气血亏虚的病人常见经前、经后或经期小腹绵绵作痛,经色淡,并可伴有面色苍白、精神倦怠等全身症状。
如何缓解痛经呢?
针灸治疗痛经有很好的止痛疗效,发作时一针就明显止痛,但要坚持治疗,每次治疗应在经期前5-7天开始做针灸治疗,一般需3-5个月经周期。根据痛经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通过针刺穴位,达到疏通任、督两脉,调理经络,致使血气运行畅、止痛的目的,效果非常好。
基本治疗
体针(一)
主穴:承浆、大椎;十七椎下、阿是穴。
配穴:承山、三焦俞、肾俞、气海俞。
体针(二)
主穴:肾俞、次髎、地机、天枢。
配穴:
气滞血瘀:中极、气海、三阴交;
气血两虚:关元、足三里、血海;
寒湿凝滞:命门、带脉、归来。
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脾。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也可用埋针法或埋王不留行、磁珠等法。
皮内针法
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内针,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3天后,再取出。
皮肤针法
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穴位注射法
选中极、关元、次髎、关元俞。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1-2毫升,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