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至上,用心服务,玉中有温情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我们一直在行动
提升患者体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医院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专项行动,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患者就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努力使诊疗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便捷、沟通更有效。全院各科室勇于创新,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中积极“想妙招、出实招”,开展了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新举措。
健康驿站“码”上知道
为提高健康宣教效果,拓宽健康宣教新平台,医院积极打造健康驿站,推出“二维码”健康宣教新举措。
走进医院各个科室,可看到一面面特殊的“墙”,墙上有多个二维码,每个码背后都汇集了各专科疾病知识及相关的检查指导、功能锻炼、注意事项等。患者只要打开微信扫一扫就能“码”上知道,实现一看就懂,方便快捷的功能。二维码健康宣教模式紧跟现代化科技信息发展步伐,体现了健康教育数字化、实时性、专科性、个性化的特点。
运动达人 中医养生功法练起来
“李大爷,您起床啦……”“王嬢嬢,我扶你到大厅做操啦……”清晨,推拿科的护士们按照分工有序召集病患来到大厅开展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养生功操。
中医传统功法作为中医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立完整的健身体系,每节动作都蕴含着独特的健身功效,如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增强气血运行等。八段锦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健身气功,有着“千年长寿操”的美誉,它以简单易学、节奏温和、锻炼效果极佳深受大家的喜爱,曾被古代称为“国民健身操”。
在悠扬悦耳的音乐声中,患者在护士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着八段锦的动作要点,一招一式舒展自然、柔和连绵、张弛有度、意动形随,展示了八段锦的独特魅力,也彰显了中医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关怀。
“延续护理”上门服务让爱延续
为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积极推行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服务模式,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出院后及家庭,使住院患者的院外康复和连续治疗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增强患者就医满意度与依从性,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医院积极开展延续护理上门服务工作。
用心守护
近期,重症医学科一名94岁高龄、呼吸衰竭的患者经过医护人员齐心协力的精心治疗与悉心照料后病情逐渐稳定,可以出院返回家中休养。但回家后,仍需要留置尿管并定期更换。家属担心患者高龄来回更换尿管不方便,并且对尿管的相关护理知识也不太了解。责任护士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立即向科室护士长作了报告,并按照尿管护理的措施为该名患者制定了延续性护理上门服务计划。
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及告知后,在双方约定下,11月30日,科室护理人员携带相关用物来到患者家中,为其进行了尿管的更换,并了解了患者的病情、皮肤情况等,同时进行了呼吸衰竭、留置尿管相关健康知识宣教。患者及家属们为医护人员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精神感动,连连点赞。
今年以来,医院组建团队,制定“开展延续性护理上门服务工作方案”,积极为术后康复期患者、慢性病控制不佳反复入院、留置各类管道长期带管患者等开展延续性上门护理服务共计64人次,实现“患者少跑路,优护送到家”的目标。
用心服务 小细节暖人心
“您好,医生,有针线盒子吗?我的衣服纽扣掉了。”“有纸笔吗?我要记个电话号码……”患者及家属在就诊或住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类似“求助”,这也是患者在医院里最简单实际的小需求。为了方便患者,门诊办、急诊外科等科室在导医台、护士站放置了便民服务箱,内置针线盒、纸笔、卫生纸、吸管、纸杯、口罩、糖果等,以便就诊患者应急需要。
在肛肠科一角,科室设置了由一面“心愿墙”和一个“交流箱”组成的小小“护患沟通角”,患者可以在上面写上一些心愿或祝福,也可以写上住院的感受或意见建议。走进心愿墙,上面贴满了患者手写的便利贴,有感谢、有祝福,字里行间流露出朴素而又真诚的情感。小小心愿便利贴在这里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不仅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也增强了护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改善护理服务,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玉溪市中医医院一直在行动。今后,医院将聚焦患者“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深化服务内涵,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患者多元化、个性化就诊服务需求。
上一篇:共同守护针尖上的安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疗专家团队到我院开展静疗工作专题指导
下一篇:暂无